1、单项选择题
1.依据系统安全工程的看法,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发生不期望后聚的可能性超越了大家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一般由决定。
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的类别
B.事故紧急性和影响范围
C.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紧急性
D.事故的紧急性和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救援能力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下列事故中,不是该20类工伤事故的是。
A.物体打击
B.淹溺
C.尘肺病
D.瓦斯爆炸
3.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情况是。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况
C.管理上的缺点
D.环境的缺点
4.国内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根据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征,想方设法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下列手段中,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是。
A.追究事故责任,加强事故处罚力度
B.准备应对资源,提升救援能力
C.提升事故的经济赔偿金额
D.建设项目“三同时”
5.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觉得,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防止事故的发生。依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为中心。
A.形成重视安全的好环境
B.用无缺点的人
C.由机器代替人进行操作
D.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况
6.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下列对安全生产预防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安全生产的预防应以事故财产损失为衡量标准,对那些损失小的事故可投入较少资源
B.虽然存在诱发事故的原因,但并未必会诱发事故,可不预防
C.可以通过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有效地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况
D.本质安全化主要应用于小型设施、设施上,对于大型项目,因为系统复杂,不可能得到应用
7.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列种类的企业中,不是强制捉取安全生产成本的是。
A.矿山企业
B.建筑施工企业
C.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D.汽车制造企业
B.安全生产“五要点”是既相对独立,叉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五要点”包含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和。
A.安全文化
B.安全教育
C.安全管理
D.安全评价
9.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各管理机构之问、管理规范和办法之间,需要具备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方能有效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思想遵循的原则是。
A.因果原则
B.反馈原则
C.封闭原则
D.动态有关原则
10.依据本质安全的概念,下列装置或设施,是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手段的是。
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B.汽车上没置的安全气囊
C.为探险职员配备的降落伞
D.煤矿工人佩带的自救器
11.在高速运转的机械飞轮外部安装防护罩,是的安全技术手段。
A.限制能量
B.隔离
C.问题设计
D.设置薄弱环节
1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有必要的组织保障,一般包含。
A.机构保障和资金保障
B.职员保障和殴备保障
C.机构保障和职员保障
D.规范保障和培训保障
13.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从业职员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危险物品生产单位,应当根据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职员的比率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A.10%
B.15%
C.20%
D.30%
14.达成生产工艺和机械设施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手段主如果指。
A.安全技术手段
B.个体防护措箍
C.安全教育手段
D.安全检查手段
15.特种作业风险较高,为保证作业职员和别人的安全,特种作业职员需要持证上岗。特种作业职员操作证的复审每()年进行。
A.1
B.2
C.3
D.4
16.建设项目“三同时”规范是达成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要紧保证手段之一,其配套手段包含针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一般应在项目的阶段进行。
A.初步设计
B.可行性研究
C.施工
D.竣工
17.能量意料之外释放理论觉得,在肯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导致职员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的长短和频率,与。
A.人的健康情况
B.产生能量是什么原因
C.力的集中程度
D.事故的类别
18.借助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进行评价时,检查表应将系统可能致使事故发生的全部列出。
A.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
B.物的不安全状况的频率
C.管理缺点的次数
D.不安全原因
19.安全生产检查常使用现场检查的方法进行,通过检查可准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手段予以消除。现场安全检查办法中,可直接、定量地获得准确信息的办法是。
A.职员访谈
B.查阅记录
C.现场察看
D.仪器检查
20.劳动防护用品可按其防护性能、防护部位、作用与功效进行分类。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按防护性能将劳动防护用品分为大类。
A.二
B.三
C.四
D.五
21.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证企业职员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要紧手段之一。企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首要条件是。
A.符台标准
B.穿着打扮舒适
C.外形美观
D.便于更新
22.某生产经营单位因生产规模较小和缺少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职员,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工程技术职员为其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服务,合同期为三年。在合同期内,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由负责。
A.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
B.工程技术职员
C.本单位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3.生产经营单位打造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体需要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指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A.所有党政工团的职能部门
B.从主要负责人到职位工人
C.从主要负责人到各级安全管理职员
D.所有行政职能部门
2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生产经营单位现场检查时,发现现场作业职员有未根据需要佩带、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状况,应当。
A.责令立即排除
B.依法给予行政拘留
C.责令停止生产作业
D.当场予以纠正
25.现在,国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台、、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B.群众监督与专业机构监督相结合
C.大众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D.个人监督与集体监督相结合
26.特种设施专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重压容器、重压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国家对特种设施实行监察体制。
A.专项安全
B.按期
C.不按期
D.国家和地方分级
27.某化工厂生产液氯,因为市场需要量增大,须进行扩建。为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立项,该化工厂需要对扩建项目进行。
A.安全预评价
B.专项安全评价
C.安全近况评价
D.安全验收评价
28.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含:筹备阶段,危险、有害原因辨识与剖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手段,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和。
A.进行报告评审
B 申请政府部门文件备案
C.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D.申请建设主管单位验收
29.某建筑公司在对一办公大楼实行定向爆破拆除时,因为设计不合理,爆破时导致附近建筑堆置物倒塌伤人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A.坍塌
B.火药爆炸
C.其它爆炸
D.放炮
30.某安全评价机构对一火力发电厂划囱排出的粉尘进行危险、有害原因辨识分类时,评价职员之发出现建议分歧。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原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该危险、有害原因是。
A.物理性原因
B.化学性原因
C.物理化学原因
D.生物性原因
3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缘由、致害物、伤害方法等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按此标准,下列工伤事故中,是物体打击伤害的是。
A.建筑物坍塌,职员被水泥扳砸伤
B.职员不慎坠落,撞击到脚手架致使死亡
C.起吊的重物掉落,将职员击伤
D.脚手架上坠落的钢筋击中一职员头部,致使其死亡
32.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形成的主要成就之一,它有哪些用途一是帮助企业查隐患、落实整改手段;二是。
A.提出掩工过程中的安全对策手段
B.指导事故剖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C.指出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原因
D.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33.某事故树的结构函数为T=X1+X1X2+X1X3,则致使该事故的基本缘由是。
A.{X1},{X1X2},{X1X3}
B.{X1},{X1X3}
C.{X1}
D.{X2},{X3}
34.某生产经营单位拟新建一个液氯贮罐区,通过调查提出了可研报告。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时,应主要考虑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A.布局
B.气温
C.充气压力
D.气湿
35.依据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由承担。
A.建设项目设计单位
B.建设单位
C.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
36.《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将“重大危险源”概念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的单元。
A.类型等于
B.数目等于或超越
C.类型等于或超越
D.数目等于
37.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下列装置、设施或场合,可以断定为重大危险源的是。
A.有煤尘爆炸的矿井
B.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C.存储80吨松节油的贮罐
D.存储 5吨天然气柏贮罐
38.国际劳工组织觉得,各国应依据具体的工业生产状况拟定适台本国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标准的概念应能反映当地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但要依据经验和对危险物质的进一步知道,对标准进行修改。
A.每隔一年
B.每隔二年
C.每隔五年
D.当令
39.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假如一种危险物质具备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评价事故后果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概率求和原则
B.概率相乘原则
C.摄大危险原则
D.小危险原则
40.生产经营单位应付重大危险源打造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险源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
A.化学参数变化趋势
B.安全状况向事故临界状况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C.温度变化趋势
D.重压变化趋势
41.依据毒害用途机理不同,职业性有害气体可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下列气体中,是刺激性气体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D.氮氧化物
42.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是电离辐射的是。
A.红外线
B.x射线
C.激光
D.紫外线
43.气象条件不好的是作业场合存在的一类物理性职业病风险原因。下列职业病中,是由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是。
A.尘肺
B.苯中毒
C.噪声性耳聋
D.高原病
44.工作场合的职业病风险原因可分为物理原因、化学原因和生物原因。下列风险原因,不是作业场合物理性职业病风险因索的是。
A.由气体排放产生的噪音
B.生产过程释放的有毒物质
C.炉前工接触的红外线
D.电焊时产生的电弧光
45.建设项目职业病风险评价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风险预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风险控制成效评价。下列资料中,不可以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风险预评价依据的是。
A.类比现场调查资料
B.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
C.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D.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的测试数据资料
46.有产生职业病风险项目的用人单位,应该依法进行职业病风险项目的申报。下列状况中,不是职业病风险项目申报内容的是。
A.用人单位的基本状况
B.作业场合职业病风险原因的类型、浓度或强度
C,工人的职业接触史
D.职业防护教育培训状况
47.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职业病类型有。
A.9大类99种
B.10大类110种
C.10大类115种
D.9大类115种
48.国内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了保护女职工的需要,并规定了成年妇女忌讳从事的作业。下列作业,成年妇女可以从事的是。
A.金属矿山井下作业
B.负重水平超越25kg的间断搬运作业
C.高温工作环境下的作业
D.低温工作环境下的作业
49.事故应对管理包含预防、筹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4个阶段均涉及到的工作是。
A.信息采集与应对决策、应对预案的演练、应对设施的维护
B.信息采集与应对决策、应对预案的演练、拓展公众应对教育
C.信息采集与应对决策、事故损失评估、应对设施的维护
D.信息采集与应对决策、事故损失评估、急救与医疗行动
50.重大事故的应对救援工作危险性很大,在编制应对预案时需要对应对职员自己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拟定程序的主要为了保证应对职员的安全。
A.危险物质泄漏控制
B.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
C.出入现场和紧急撤离
D.应对信息的审核和批准
51.局势监测与评估作为应对响应的一项核心功能和任务,在应对救援和应对恢复决策中具备重点的支持用途。其目的是。
A.动态监测风向和环境的变化
B.动态监测事故进步势态及其影响
C.动态估算经济损失的大小
D.动态评估事故避免的有效性
52.应对演练过程一般可划分为筹备、推行和总结3个阶段,总结阶段的一项要紧任务是。
A.拟定演练策略
B.培训演练评价职员
C.演练职员自我评价
D.救援设施的修理
53.某炼油厂原油泄漏应对预案演练中,发现泄漏的少量原油未能得到准时采集,直接排放到农田中。对此问题的处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不纠正
B.改进
C.通报
D.上报
54.事故应对救援的总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应对救援行动,尽量地降低职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应对救援具备不确定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等特征。
A.长期性
B.势必性
C.突发性
D.整体性
55.打造和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所拟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容应包含。
A.确定符合体系需要的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
B.职业健康安全总目的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
C.打造并维持程序,确保职员拥有必需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
D.打造并维持程序,准时与职员和有关方就有关信息进行协商和交流
56.职业健康安全检查与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大要点,其主要内容包含、事故事件与不符合的调查、审核及管理评审。
A.绩效测量与监测
B.改进与程序控制
C.记录与记录管理
D.文件与资料控制
57.对欲打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作为其打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的是工作。
A.文件撰写
B.体系策划
C.初始评审
D.管理评审
58.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职员、设施设施、物料、环境、信息等各种管理对象,其管理的基本对象是。
A.重大危险源
B.事故隐患
C.企业负责人
D.企业职员
59.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了死亡2人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条例》的规定,该事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6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条例》规定,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别时,应由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
A.事故发生单位
B.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
C.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事故调查组建设工程教育网编辑整理
6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下列有关事故调查报告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
B.应当附具备关证据材料
C.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D.报送事故发生单位
62.事故调查组一般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公安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工会组织等部门的职员组成。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不包含。
A,查明事故经过和缘由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C.做出对责任人的处置决定
D.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手段、建议
63.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了死亡9人的生产安全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条例》的规定,该事故应由负责调查。
A.国务院
B.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
C.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
64.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书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断定,起重作业时脱钩伤人事故的目事故类别为。
A.起重伤害
B.物体打击
C.汽车伤害
D.机械伤害
65.事故发生是什么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冈和间接缘由。在进行事故缘由剖析时,下述状况中,应确定为间接原闳的是。
A.操作工操作不当
B.储存设施不安全
C.作业场合过于狭窄
D.劳动组织不合理
6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条例》规定,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职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A.特大事故、重犬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
B.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C.重大事故、大事故、一般事故和小事故
D.特别重夫事故、特大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和死亡事故
67.事故责任剖析是在事故原网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下列缘由导致的事故,应负领导责任的是。
A.违章作业
B.违反劳动纪律
C.违反操作流程
D.安全生产规章不完善
68.在抽样词查国内化工企业近年来职业中毒的发病状况时,降低抽样误差为好办法是。
A.严格校验检查仪器
B.修改职业甲毒诊断标准
C.对所选企业反复多次调查
D.增加所调查企业的样本量,提升样本的代表性
69.下列事故统计指标中,是绝对指标的是。
A.百万吨死亡率
B.亿元GDP死亡率
C.百万工时伤害翠
D.直接经济损失
70.依据有关规定,统计资料有三类型型,它们是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
A.等级资料
B.基础资判
C.分类资料
D.定性资料
2、多项选择题
71.依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r系统中危险源控制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不可能消除所有危险游
B.可以采取手段控制危险源,降低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C.系统进入运行阶段后,再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应减少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仅消除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
E.可通过改变物的靠谱性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72.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职员劳动过程中人身安全与健康的要紧手段之一。下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正确的是。
A.准时更换过期的护品
B.按时报废过期的护品
C.准时报废失效的护品
D.用自制的护品
E.护品用前先行检查
73.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含: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A.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坚持预防为主
C.坚持中介服务与行政监察相结合
D.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
E.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74.现在,国内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征为。
A.实行垂直管理
B.监察和管理分开
C.分区监察
D.地方政府监察
E.国家监察
75.安全预评价报告是安全预评价工作形成的要紧成就之~,其内容应包含。
A.强制测试设施设施的检查状况
B.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原因的辨识剖析结果
c,针对项目评价结果,提出安全对策手段
D.判断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原因控制手段是不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E.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验收提供依据
76.某化工园区的储存区司能存放汽油、煤油和石油气等危险物品,其中汽油、煤油、石油气的储存临界量分别为20t、100t、10t。下列储存策略,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A.存放10t汽油和60t煤油
B.存放60t煤油
C.存放20t石油气
D.存放5t汽油、20t煤油和5t石油气
E.存放10t汽油和5t石油气
77.对从业职员健康带来不好的影1 J自的职业病风险原因主要来源有。
A.生产工艺过程
B.废渣排放
C.作业环境
D.劳动过程
E.尾气排放
78.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风险分类管理方法》,建设项目分为一般性职业病风险项目和紧急职业病风险项目。下列项目,属紧急职业病风险项目的是。
A.产生高毒和极毒化学物质的项目
B.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项目
C.产生10%以上云母粉尘的项目
D.产生石棉纤维的项目
E.产生放射性职业病风险原因的项目
79.在职业病报告中,需要依据引发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类别不同,编制不一样的职业病报告卡,并根据规定分类上报。现在用的报告卡有。
A.职业中毒报告卡
B.农药中毒报告卡
C.尘肺病报告卡
D.职业病报告卡
E.矽肺报告卡
8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对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应付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对预案》的有关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高行政领导机构
B.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故、环境污染事故4类
C.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D.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是根据其性质、紧急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原因划分的
E.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81.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预案一般包括一系列支持附件。下列资料中,应作为应对预案支持附件的是。
A.应对管理方针和原则
B.与应对有关的法律法规清单
C.重大危险源分布图表
D.应对通信联络图表
E.应对器材和应对物资清单
82.在应对过程中,人群疏散是减!》职员伤亡扩大的重点。在进行人群疏散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有。
A.疏散人群的数目
B.疏散所需的时间
C.风向等环境变化
D.财产损失的大小
E.疏散线路的风险
83.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危险、有害因索辨识、风险评价和封控策划时,应满足的需要有。
A.不只考虑常规的活动,而且还应考虑很规的活动
B.考虑自己职员的活动所带来的害处和风险
C.仅考虑由组织提供的工作场合内的设施所导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D.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需要
E.确保所使用的评价办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84.事故调查所使用的剖析办法对正确剖析事故具备要紧用途。在事故调查中,常见的技术剖析办法有。
A.危险指数办法
B.问题树剖析办法
C.问题种类和影响剖析办法
D.预先危险剖析办法
E.变更剖析办法
85.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指依据当事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紧急性,追究其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的一种规范,《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了对职工行政责任追究的形式,其中行政处分有。
A.警告
B.撤职
C.记过
D.留用察看
E.开除
答案:
1~5、CCADD 6~10、CDACA 11~15、BCBAB 16~20、8CDDA 21~25、ACADA 26~30AACDA 31~35、DDCAC 36~40、BDDAB 41~45、DBDBD 46~50、DCCCC 51~55、BCBCB 56~60、ACDCD 61~65、DCCAD 66~70、BDDDA 71、ABDE 72、ABCE 73、ABDE74、ABCE 75、BCD 76、ACE 77、ACD 78、ABDE 79、BCD 80、ACDE 81、BCDE 82、ABCE 83、ABDE 84、BCD 85、ACDE